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喝酒有分寸感才是最高的修養(yǎng)

2018-07-02 16:32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酒是一樣好東西,但在特殊情況下,就不好說了。

比如一般人喝酒,越喝越高興,各生歡喜;但有的人就是喝著喝著不歡而散,鬧劇不斷。

同樣是喝酒,為何區(qū)別這么大?顯然,不同人對喝酒的分寸感把握度不一樣,沒有分寸感的喝酒,注定不會愉快。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站

01

入行這么久,見過勸酒無數(shù),軟磨硬泡的、死皮賴臉的、倚老賣老的。

但勸得好,勸出修養(yǎng)的,只有一個叫老劉的朋友。

老劉的勸酒原則是:推辭者不勸、已有醉態(tài)者不勸、已經(jīng)勸過兩次者不勸。

酒哥問為什么,他解釋說「別人推辭時,說明人家不想喝,自然不能強人所難;有了醉態(tài)的,還勸就是誠心灌醉人;至于勸過的人嘛,事不過三,喝酒要盡興,但盡興不是過度!

處處周到,點到為止,不強人所難,這才是勸酒的正確打開方式。

合理的勸酒,可以助興,但一旦勸過頭了就容易出事。

前不久,26歲的江蘇大學電氣學院研究生史國平因飲酒過多,倒在宿舍里,搶救無效后死亡。

這場死亡導火線是導師們不知輕重的勸酒——史國平不喝白酒,但在學校的慶功宴上,導師一直在反復勸他「要喝好,要喝多」,當晚史國平被灌了一斤多的白酒。

隨后,這條26歲的生命,再無聲響,即便一個月前,他剛被保送博士生。

勸酒可以熟絡關系,調節(jié)氣氛,前提是適可而止,越把握不好分寸感,釀成悲劇的幾率就越大。

02

人都是好面子的動物,在喝酒上也不例外。

喝酒前,有些人信誓旦旦說了不喝酒,但到了酒桌上,總是架不住別人三句哄勸,一杯接一杯的。

而且旁人越是說他不能喝,他偏越要喝。

酒哥理解一些人因為面子、因為貪杯、因為應酬而喝酒,但希望這些人可以控制好量——適度飲酒怡情,過度飲酒真的傷肝。

當酒的量過度了,喝的就不是酒,而是健康的代價。

曾經(jīng)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份已婚女性的調查問卷,里面有個問題:「你最討厭丈夫哪副樣子?」

調查結果顯示「喝酒喝到不省人事,深夜歸來還要家人照顧的丈夫最討人厭!

毫無疑問,當你有事業(yè)有家挺之后,喝酒不再是一個人的事——當你在外面喝得爛醉如泥,有可能在家中等待你的是焦急的妻子,以及心心念念爸爸能快點回家的兒女。

酒哥也喜歡喝酒,但心中始終有一把尺子,度量自己喝了多少,會不會誤事,會不會麻煩別人。

酒要喝,但要喝得有底線,有節(jié)制,有責任感,切勿不計后果地放縱。

03

勸酒要有分寸、喝酒要有分寸,酒后更要注意分寸。

畢竟酒品如人品,真正的君子之風,都會體現(xiàn)在酒后的言行舉止上。有人酒后發(fā)酒瘋,有人酒后依舊紳士,這就是酒后分寸感的掌握不同。

酒哥曾經(jīng)邀請幾個好友到家里開懷暢飲,有個哥們喝高了直接吐了地板上。

讓酒哥震驚的是,這哥們吐完之后自己開始打掃自己的嘔吐物,打掃完之后,酒哥讓他到床上歇著,他明明都站不穩(wěn),還是拒絕了,說怕自己再吐,弄臟了床不好。

不瘋癲出丑,不要失態(tài),不給人添麻煩,這酒后的分寸感與涵養(yǎng),太贊了!

在某種程度上,喝酒有分寸感,也是在生活中有分寸感的一種投射。

在生活中,一個有分寸感的人修養(yǎng)都不差,能夠思考、理解他人的處境和心態(tài),懂得拒絕。

擅長做事情,進退有度,為人有則。

不探私隱,不當眾揭短,不強人所難;懂方法,看時機,留余地,巧回避,酒桌上不也這樣?

所以酒哥希望各位,不把勸酒當本事,不把飲酒當競賽,不把酒后當戲臺,掌握好喝酒的尺寸。

酒是一樣很美好的東西,適合細品慢酌,用來牛飲灌人,用來借酒發(fā)瘋,未免太辜負。

把握好喝酒的分寸感,既熱情真誠又不放縱無度,才是最高的修養(yǎng)。而且,這樣入口的酒會更心安更美味。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酒哥  佚名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葡萄汁和葡萄酒的區(qū)別
  • 下一篇:白酒不能用易拉罐裝?
  •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