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遠古時代到明清:中國酒業(yè)經營發(fā)展史

2019-07-31 09:41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中國的商業(yè)歷史悠久,可是由于歷代重農抑商、資本不足、交通堵梗等原因,商品經濟一直很不發(fā)達,不過,“民以食為天”,飲食行業(yè),特別史飲酒行業(yè)卻是獨樹一幟。

遠古時代,人們飲食不能自給,更談不上交換,進入農耕文明后,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加上人口增多,需求增大,交換才可能。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進入夏商時代,貨幣的發(fā)明與使用,使商品交換發(fā)展到貨幣交換階段,但是飲酒行業(yè)的真正開始可以確立的不是夏朝,而是商朝。商代出現了專門生產酒器的部落氏族――長勺氏、尾勺氏,并出現了專業(yè)飲酒服務人員――酒保。

戰(zhàn)國時代,我國第一面酒旗在宋國酒店挑出,“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rdquo;。這四個“甚”構成了我國酒家?guī)浊陙愍氂械慕洜I模式,而富有文化品位的酒旗,特別醒目,這是我國酒家有旗的最早紀錄,標志著我國飲酒行業(yè)走向成熟。

“酒家”一詞出現在漢代,西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設了一家夫妻酒店,相如滌器,文君當壚,打破了“文不經商,士不理財”的舊觀念。“壚”,是古代酒家中用泥土堆積起來,用以安放酒甕的土臺子,猶如后世所用的柜臺,“當壚”就是站柜臺招呼客人。這種酒家建筑結構形式和這種女性當壚服務形式,同酒旗一樣,成為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酒家經營模式,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年。

兩晉南北朝時代,人們因貪成鄙,蔚為風氣,最突出的就是一些帝王,放下萬歲之尊,樂意效仿販卒事業(yè),把宮廷變成酒市。北酤酒業(yè)也毫不示弱,如后魏時代的洛陽城西,有延酤、治觴二里,單是看這兩個地名,就可以推知酒業(yè)繁榮之狀;《洛陽伽藍記》卷四載“里成之人多醞酒為業(yè)”,可見酒業(yè)之盛及酒消費量之大。

唐代是我國古代社會的鼎盛時期,城市經濟空前繁榮。唐代酒業(yè)空前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形成了星羅棋布的全國酒業(yè)網點,這個布局,是以首都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的,“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人不聞樂”。

宋代飲酒業(yè),無論是數量、規(guī)模、種類,還是設施、經營、廣告,都是相當突出的,是繼唐之后有一個高潮。北宋京師汴梁,就是今天的開封,盛況不亞于唐代長安,據《東京夢華錄序》這里“太平日久,人特繁埠,新聲巧笑柳陌花埠,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八方爭湊萬國咸通”。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為了顯示天下太平,與民同樂,著手恢復、發(fā)展酒業(yè)。明清酒業(yè)的另一大進步,就是品牌意識的增強,比如南酒砥柱――紹興酒,就非常注意包裝,當時人們在消費酒的時候,不僅看重酒名,更看重生產酒家,田藝蘅《留青札記》卷26說:“諺云:若要富,賣酒醋。蓋二物甚有利也。”反映了酒業(yè)利潤非常之高,成為人們致富的一大捷徑。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老陳說酒  佚名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