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盤點(diǎn)我國古代的著名酒鬼!

2018-11-23 10:10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三杯能和萬事,一醉善解千愁”、“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總而言之,中國古代酒鬼真的不少,傷心喝、開心喝、離別喝、相聚喝,喝酒的理由永遠(yuǎn)不愁。

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個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漢朝以前,酒是隨便喝的,直到劉邦開國后,蕭何立法禁酒,此后歷朝歷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時候,就開始禁酒來節(jié)省糧食。不禁酒的時候,大家都隨便放開了喝,也看不出誰是酒鬼。可是這禁酒令一頒發(fā),別人都不喝了,唯獨(dú)酒鬼還在那喝,就顯得鶴立雞群了。

曹操這個人一直有點(diǎn)糧食恐慌癥,這可能是他平生斷人糧道留下的后遺癥。一到糧食缺乏的時候,曹操就會頒發(fā)禁酒令。一般人這個時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斂一下,可是孔融不這樣,他直接上書給曹操,文采飛揚(yáng)地寫了好大一段?兹谶@個人文采不錯,可是打仗和治理州郡都不在行,這可能是他整天喝酒沒時間管事造成的。孔融不但自己喝,還喜歡聚眾喝,經(jīng)常感嘆說:“要是天天有人來陪我喝酒,我就沒什么心煩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當(dāng)然治理不好州郡。

而且孔融喝完酒還喜歡亂說話,嘴巴又毒。曹操打下鄴城,把大美女甄氏賞給兒子曹丕。結(jié)果孔融喝了兩杯以后又說話了,說過去我一直不知道周武王滅紂以后怎么處理的妲己,今天可算明白了,原來是賜給他兒子周公了啊?兹谧彀投荆K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xì)⒌袅恕?兹谒赖臅r候感嘆說:“言多令事敗啊。”可見他一直沒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腦神經(jīng)控制,怎么能說那么多胡話呢?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站

鄭泉

人們普遍認(rèn)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過三國時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卻有一個更勝他一籌的,那就是吳國人鄭泉。

鄭泉人稱“酒中奇人”。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愿得美酒五百斛船,以四時甘脆置兩頭,反覆沒飲,憊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減,隨即益之,不亦快樂!”

鄭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裝載著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兩邊都放著最喜歡的下酒菜,自己隨時隨地可以放懷暢飲,而且這些酒還不會減少,喝一斗補(bǔ)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動給他加滿,永遠(yuǎn)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狀態(tài)。

鄭泉先生喝了一輩子酒還是覺得沒夠,臨死之前反復(fù)叮囑家人:“必葬我陶家之側(cè),庶百年后化而為土,幸見取為酒壺,實(shí)獲我心矣。”他活著的時候天天喝酒還不算,還期盼死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夠幸運(yùn)的被制作成酒壺,永永遠(yuǎn)遠(yuǎn)泡在酒里,生生死死與酒不分離!

他對酒的執(zhí)著真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如果生活在現(xiàn)在,鄭泉的遺言一定是:我火化以后也不用買盒子裝了,直接和上黃泥制成酒壺就完了!

陶淵明

相傳,陶淵明棄官后隱居于廬山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鑿井而飲,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

這個時候陶淵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種田是把好手,糧食年年豐收,因此陶淵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兩里外的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崖下有一條名為醒泉的溪澗,澗中橫臥著一塊巨大的黑褐色花崗巖石,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4米,石面平滑,是一個天然的大酒桌。

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這里飲酒作詩,一同取樂。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后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說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復(fù)一日,這塊石頭的中間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這塊石頭就被命名為醉石。

陶淵明一輩子喝酒太多,自己沒什么事,五個兒子卻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淵明喝酒留下的后遺癥,他的《責(zé)子》一詩是這樣寫的:

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fù)實(shí)。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xué),而不愛文藝。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yùn)茍如此,且進(jìn)杯中物。

從詩里可以看出,陶淵明十三歲的兒子還不識數(shù),九歲的只知道吃,可是他老先生還不趕快戒酒,還來了句,天命就是這樣,我還是繼續(xù)喝吧。唉,真是可惜,一個文學(xué)世家就這么被酒給毀了。

劉伶

杜康造酒劉伶醉,談酒鬼就不能不談劉伶。劉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賢之一,崇尚的是老莊思想,講究的是無為而治。劉伶這個人個子比較矮,還不到一米六,加上長相比較對不起觀眾,因此從小不愛和別人來往,直到遇上另一個大酒鬼阮籍,還有竹林七賢的另外幾位,才一見如故,開始了吃喝玩樂,飲酒賦詩的生涯。

劉伶經(jīng)常坐著鹿車,車上放著酒,車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后面還跟著一個人扛把鐵锨,職責(zé)是等劉伶喝死的時候把他埋了。這個坐車喝酒雖然招搖,但是還比不上他自己在家喝酒來的痛快,劉伶最喜歡脫光衣服,一邊喝酒一邊裸奔,反正是自己家里,別人也管不著,有一次被人看到了,這幫人就嘲笑他沒正經(jīng)。結(jié)果劉伶把老莊的語錄活學(xué)活用的很好,直接來了一句:天地才是我的房子,這個屋子不過是我的衣褲,你們沒事干往我褲子里鉆干什么。

別人管不了他,也說不過他,劉伶的老婆看不下去,把他的酒壇酒缸全砸了,逼他戒酒,劉伶總喝酒身子不好,打不過老婆。眼珠一轉(zhuǎn)有了主意,說:那好吧,我答應(yīng)戒酒,你買點(diǎn)酒肉請鄉(xiāng)親們過來,我當(dāng)眾宣布戒酒。老婆高高興興買了酒肉回來。劉伶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開始喝酒吃肉,不一會又醉過去了。

劉伶老先生活著聲名不響,死后稱了名人,有人贊揚(yáng)他:“一生渾是醉,萬古復(fù)何悲。”世人愛酒,也許是現(xiàn)實(shí)過于殘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樂土吧?墒且蛔砜v能無悲,醒了又怎么辦?

阮籍

阮籍和劉伶是一對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劉伶是鄰居,不過阮籍比比劉伶帥得多,容貌偉杰,志氣宏放。簡單來說就是很有男子漢氣概,和小瘦猴劉伶完全不同。

阮籍和劉伶交情好,一是因?yàn)槎紣劬,二是因(yàn)槎汲缟星f子,而且阮籍中氣十足,善于仰天長嘯,還能彈琴,詩寫得也不錯。不過當(dāng)時也沒幾個人夸他,因?yàn)樗活櫠Y法。一提到禮法,每個人都想到封建,其實(shí)每個年代都有禮法,直白點(diǎn)就是所謂的潛規(guī)則,大家都不這么干,你偏偏這么干,那么大家只能說你另類,或者干脆就是有點(diǎn)癡了。

阮籍干過的癡事實(shí)在不少,有些是很可愛的,比如說他聽說步兵營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動申請去當(dāng)步兵校尉,其實(shí)去了以后就是每天喝酒,喝完酒擦擦嘴就走人了,因此大家都稱他為阮步兵。

上面這些事都顯得阮籍直爽可愛,下面這幾件就顯得有點(diǎn)怪。阮籍家附近有個美女酒店,老板娘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美女,阮籍沒事干就去喝酒,喝完還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邊一躺,倒頭就睡。可能男主人知道阮籍這人不是色狼,何況他整天都來消費(fèi),居然也不趕他走。當(dāng)然也可能是阮籍身體強(qiáng)壯又是國家干部,要是換成劉伶敢這樣,肯定直接拎著脖領(lǐng)子丟到街上去了。

阮籍也和劉伶一樣,喜歡坐車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來了就下車大哭,一次走到楚漢交戰(zhàn)的地方名叫廣武山的,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阮籍雖然狂放,卻也很講究策略,他知道司馬昭心狠手辣,很少去忤逆他,還執(zhí)筆寫過《勸進(jìn)文》,勸司馬昭自封晉公。因此司馬昭對他很維護(hù),盡管阮籍當(dāng)官不做事,又不遵禮法,仍然安安穩(wěn)穩(wěn)的得享天年,做了個快樂的酒鬼。

王績

說王績是誰,可能沒幾個人知道,說到五斗先生,可能有點(diǎn)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不過現(xiàn)在的酒度數(shù)太高,酒鬼們喝完了酒連話都說不利索,更別說賦詩了。喝的時間越長,腦子里東西越少,再過幾年,可能連王績這樣的酒界天王級人物也淹沒在風(fēng)塵中了。

王績,字無功,自號東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績的五言詩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認(rèn)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而且王績頗為博學(xué),他善于彈琴,曾經(jīng)改編琴曲《山水操》,還會占卜算卦。是個很全面發(fā)展的酒鬼。

隋煬帝大業(yè)年間選拔人才,他被選中,但是不想在朝廷做官,就要求做六合縣丞。結(jié)果在任職期間,他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因此被彈劾解職。王績心寬的很,他想反正自己當(dāng)官也不為民做主,干脆就回家賣紅薯吧?墒蔷瓦@么回去挺丟人的,他就嘆息說:“到處是羅網(wǎng),還是回家安心。”于是大家都認(rèn)為王績這個人有個性,不愿意當(dāng)官。

王績除了喝酒,就讀書,不過他讀書就讀那么幾本,有《周易》、《老子》、《莊子》等。 其他的書都不怎么讀,好像這個莊子簡直是酒鬼們的精神寄托,人人都崇尚莊子。不想讀書的時候,王績就出門游歷,他曾游歷過北山東皋,自稱是“東皋子”,他學(xué)老子騎著青牛四處游蕩,遇有酒店,就進(jìn)去喝上幾天。只要有人請他喝酒,他不管請客的是誰,都去赴席。他的老朋友杜之松請他去講禮法。他說:禮法就是糟粕,去你家講禮法又不能喝酒,那不是憋死了我,我可不去。

隋朝滅亡了,朝廷征召前朝官員,王績以原官待詔門下省。按照慣例,每天供良酒三升。王績的弟弟王靜想,大哥不是不喜歡當(dāng)官嗎,怎么這個待詔干了這么長時間,不符合他的性格啊,就問王績:“待詔是不是很快樂啊?”結(jié)果王績回答說:“掙錢少,又寂寞,要不是有這每天三升酒,我早就撂挑子走人了。”上司陳叔達(dá)聽說這個事,就把三升給他加到一斗。這回王績不說話了,每天悶頭喝酒,大家都很佩服他對酒的執(zhí)著,就叫他“斗酒學(xué)士”。

王績對阮籍的作風(fēng)一直很仰慕,他聽說太樂署的焦革善于釀酒,就申請去做太樂丞,每天大飽酒福。焦革死了,王績也把制酒法學(xué)到手了,不僅此后喝酒能自給自足,還寫成《酒經(jīng)》、《酒譜》兩本書,不過讓酒鬼們失望的是,今天這兩本書都已經(jīng)失傳了。

王績家東南面有塊巨大的石頭,他把石頭弄碎,用石頭建立了杜康祠,還把經(jīng)常給他酒喝的老師焦革也供在廟里。王績出名的詩文都帶一股酒氣,包括《醉鄉(xiāng)記》、《五斗先生傳》、《酒賦》、《獨(dú)酌》、《醉后》。當(dāng)時名流李淳風(fēng)贊他是“酒家南董”。南董是春秋時期齊史官南史﹑晉史官董狐的合稱,皆以直筆不諱著稱,南董指忠于史實(shí)的優(yōu)秀史官。王績對酒絕對忠實(shí),酒家南董四字,王績當(dāng)之無愧。

畢卓

晉朝是個酒鬼輩出的年代,為什么呢,并不是晉朝人特別能喝,而是晉朝的士族制度能夠讓這些出身不錯的酒鬼爬到官位上,一個當(dāng)官的酒鬼總是容易比窮棒子酒鬼更容易寫進(jìn)傳記的。窮人好酒那叫頹廢,可是官員好酒那就得叫做風(fēng)雅。畢卓就是一個例子,要說畢卓沒有才華,那顯然不是,可是要說畢卓這樣的人當(dāng)上官能夠顧及百姓,那根本就是胡扯了。

畢卓出身士族,在西晉混了個吏部的郎官干。可是畢卓對坐在辦公桌前統(tǒng)計枯燥的數(shù)字毫無興趣,他唯一樂于投身的事業(yè)就是喝酒,因?yàn)楹染频⒄`公事那是常事。他公開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因?yàn)檫@一句話,畢卓就成了名人,后人喝酒的時候想起畢卓,吃蟹子的時候也想起畢卓,坐著小船喝酒吃蟹,也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極樂境界。畢卓更是被賣螃蟹的人尊稱為蟹神。

畢卓作吏部郎的時候,一個鄰居釀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興,讓人家家丁抓了個現(xiàn)行。因?yàn)樘焯,鄰居看不清他的臉,就把他一繩子捆在那里,畢卓畢竟是做賊,也就沒好意思出聲。到了天亮,鄰居一看,可了不得了,這偷酒的不是畢郎官嗎,趕緊把他給放了,連聲道歉,畢卓倒是很瀟灑,哈哈大笑說:讓我聞了一夜的酒香,多謝了,你要是覺得不好意思,就讓我打點(diǎn)酒回去喝吧。鄰居一聽,趕忙說,那怎么好意思,您就在這喝就行了,我給您準(zhǔn)備點(diǎn)下酒菜。

畢卓高興得不行,就在酒缸邊上喝了個夠,一直喝到趴在缸邊起不來。至今民間還有“甕邊醉倒畢吏部,馬上扶歸李太白”的勸酒對聯(lián)。其實(shí)按我的估計,畢卓沒少去人家偷酒喝,鄰居不好意思說他,就采用了半夜雞叫里大家收拾周扒皮的方法,假裝看不清臉,讓他受點(diǎn)教訓(xùn),可沒想到畢大酒鬼臉皮超級無敵厚,不光不臉紅還明目張膽的喝了不少酒去。碰上這樣的滾刀肉,那是誰也沒辦法了。

畢卓的詩文基本上沒有流傳下來,但是他有一句話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不少武俠小說里都喜歡引用這句話。大畫家齊白石很崇拜畢卓,曾經(jīng)畫了一幅《畢卓盜酒》圖,并題:“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可為盜,不肯傷廉。”畢卓盜酒也成了民間故事之一。

懷素

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其中有一句叫做“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張旭能列入飲中八仙,那也是了不得的發(fā)達(dá)酒鬼了,可是張旭的草書和懷素并稱“顛張醉素”,也就是說張旭先生的酒鬼級別只到了顛的地步,而懷素已經(jīng)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當(dāng)別人問他們?yōu)槭裁茨馨褧ň毜竭@個境界的時候,張旭答:“用心。”懷素用行動回答了他們。那就是喝酒。

懷素是個和尚,可是這個和尚從來不坐禪,吃肉、醉酒、云游、草書。懷素一輩子都在做這四件事,就連睡覺,那也是因?yàn)楹茸砭撇潘摹阉厥呛先,從小就出家?dāng)了和尚。懷素頗好書法,人們很少能夠聽到他的念佛聲,卻經(jīng)?吹剿诰锵茨。既不念經(jīng),又污染大家的水源,這樣的和尚很快就被開除了。

懷素回到家中,開始練習(xí)書法,懷素喜歡寫草書,須臾之間能縱橫揮灑千萬張,對于沒有收入的他,購買紙張實(shí)在是一大經(jīng)濟(jì)負(fù)擔(dān)?墒菓阉禺吘故菓阉,辦法多得很,他在自己的居處附近,種上了一萬多株芭蕉。芭蕉葉子又大又寬,就像一張寬大的宣紙,既可以放開手腳,任意揮灑,又可以反復(fù)書寫。餓了還有芭蕉可以當(dāng)飯吃。除了芭蕉葉以外,懷素還用漆盤、漆板代替紙張,終于把盤板寫穿,筆也寫禿了,懷素把這些東西埋在一起,名為“筆冢”。

書法練成了,懷素的酒錢也有了著落,想請他寫字,就要請他喝酒,只要喝出感覺,立刻就能一揮而就,一個好酒的和尚書法家,當(dāng)然是炒作的對象,于是酒的作用被炒得神乎其神,懷素也成了飄飄欲仙的神人了。懷素自稱“飲酒以養(yǎng)性,草書以暢志”。當(dāng)時幾乎所有的大家名門,紛紛置辦上好的酒席,請懷素到自己家中熱情款待。懷素別無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幾杯酒一下肚,興致勃發(fā)。頃刻之間,那家的屏風(fēng)便寫滿了揮灑的草書。

懷素終于領(lǐng)悟了書法的至理,成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懷素,也因此在書壇和酒壇名垂千古。據(jù)說懷素有個習(xí)慣就是喝醉后在別人衣服上寫字。于是不少人為了得到他的墨寶,看見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風(fēng),往往就得到了他的手書,比現(xiàn)在找明星簽名可是方便得多了。

李白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在歷史上,李白被稱為酒仙,這并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詩歌太過出名。李白是甘肅人,也有人考證說他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不過不管他出生在哪里,他是個中國人是毫無疑問的。

李白喝起酒來誰都不放在眼里,敢讓高力士給他脫靴。不過李白不是那種一味喝酒的劉伶畢卓之輩,他一直很想當(dāng)官來實(shí)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于是他就給兩個官員各寫了一封自薦信,憑他的文采,想夸別人當(dāng)然是不費(fèi)吹灰之力,他給安州裴長史的自薦信中有這么幾句:故時人歌曰:“賓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門。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qū)馬埒華軒。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于天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

在給另一位官員韓荊州的自薦信中,李白寫道:“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要說這兩位官員夠幸運(yùn),詩仙都來拍自己的馬屁,可是這兩位也知道自己是塊什么料,認(rèn)定李白這是諷刺。韓荊州還好,裴長史直接定了李白一個誹謗。李白一怒之下進(jìn)京,東游西逛十幾年,終于闖出了名聲,被唐玄宗破格錄取為翰林?墒沁@份工作名義好聽,實(shí)際就是做詩供皇帝取樂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態(tài)畢露,終于被炒了魷魚,回復(fù)了平民身份。

官場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卻是后世的大幸,李白此后縱橫于詩壇酒海,有聯(lián)贊曰:嬉笑悲歌怒罵,詩仙劍俠酒狂。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詩很好地概括了李白: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要說以上的人之所以能成為酒鬼都有一些特征,那就是他們通常都是旁若無人,放浪形骸,解釋為僨世嫉俗也好,解釋為時世難容也行,總之這些人有大才,也將酒喝的有趣有意義。

    關(guān)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中國酒志網(wǎng)  佚名
    (責(zé)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哪種釀造工藝的白酒適合收藏?
  • 下一篇:成為葡萄酒專家只需9步
  •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