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yè)評論 >

一個包子引發(fā)的思考?白酒是否該自愧不如

2016-06-29 11:06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同樣也是美食大國,南北八大菜系各領風騷,展現的是民族多元文化,體現的是不同的風土人情。在眾多的美食當中,面食對我們國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食物了,面條,包子,油條都是我們熟悉的家常早點,便宜又好吃。但是你知道嗎,有一家企業(yè)將包子做成了世界品牌,它被CNN評選為全球最佳連鎖企業(yè)第二名,麥當勞、星巴克都排在其后,還被美國《紐約時報》推選為全球十大餐館,那么它是什么餐館?它就是被譽為“全球第一包”的鼎泰豐。

小籠包本是江南地區(qū)的特色美食,但是讓這一傳統(tǒng)美食登上世界舞臺的卻是來自臺灣的楊秉義父子,F在臺灣的各種旅行攻略中,鼎泰豐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就連影星湯姆克魯斯也專門跑到鼎泰豐101店學習小籠包的制作,足見鼎泰豐的影響力之巨大。這還僅是表面現象,鼎泰豐的包子價格也高得驚人,小份的一屜小籠包有5個,蟹黃的售價88元,松露的高達168元。如此趨之若鶩想來買賣能好嗎?實際來看鼎泰豐的各大門店在高峰時期常常是門庭若市,高峰時段平均等位時間在10到60分鐘。根據鼎泰豐的記錄,鼎泰豐在臺中的一家店曾經一天內接待了超過3000人,翻臺率的最高記錄是19次,最多時有100組客人站在門外侯位,這種現象對于餐飲界來說真是少有的現象。

既然鼎泰豐的包子如此之貴,為何還會門庭若市呢?筆者認為,一個產品要想讓消費者樂于消費敢于消費,首先得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那么鼎泰豐包子的價值感體現在何處?首先是產品過硬,據相關報導,鼎泰豐從食品原料的選購、加工、蒸煮、供應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標準。比如面粉,鼎泰豐一直選用固定的供應商,而且價格要比市面上的面粉高很多;采用的豬肉是專門指定的商戶養(yǎng)殖的指定品種,并且采購活豬,由鼎泰豐自己專門配制屠宰和分切;就連蟹黃包的蟹黃也是專門采購陽澄湖大閘蟹并由專人去負責拆出蟹黃。此外,小籠包的包制還堅持“5克皮,16克餡,18個褶,總重量達21公克,入籠蒸4分鐘后才可上桌的”標準。如此來看,一個鼎泰豐小籠包的“出臺”必須先具備許多必備條件,這些苛刻的條件正是今天鼎泰豐包子出名的首要原因。

鼎泰豐為什么要堅持如此呢!自然是工匠精神的自然延續(xù)與傳承。今天來看,堅持人工操作為勞動生產方式的行當,“工匠精神”是一種內在的必備品質。相比較我們白酒行業(yè),最早也是人工操作為主的代表行當,自然也具有“工匠精神”的基因。但是隨著經濟社會效益當先驅使和現代化機械的應用,白酒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工匠精神”的內在品質被逐漸淡化了,追求短平快為上的白酒產業(yè)在過去黃金十年中被無限放大,以至于今天我們回來反思,盡管許多白酒企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我們失去的也很多,尤其是我們對工匠精神的淡漠尤為可怕。

那么,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精神氣質或是一種品格意識。就像鼎泰豐的包子,從選料入手,先給產品一個好的“基因”,在此基礎上再通過高標準和嚴要求,這才成就了鼎泰豐。當然,鼎泰豐的成功也決不僅限于此,生產、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的精細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但工匠精神卻是支撐其走到今天的根源。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意識的傳承,并不意味著大型生產設備的應用替代了手工工業(yè),就沒有了工匠精神,相反任何時候都不能忘卻的一種高貴品質。當下白酒業(yè)應當秉持一種態(tài)度,就是我們在力求能做到好基礎上我們就做得更好一些,能做到更好的基礎上我們就做得非常完美,能做到非常完美就做到天衣無縫,總之就是不斷的自我要求,自我加碼,相信最終時間會給我們成功的答案。

    關鍵詞:鼎泰豐 工匠精神  來源:紅高粱論壇  王磊
    商業(yè)信息